2025年,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,央行货币政策成为市场焦点。
在通胀放缓且经济需要刺激的背景下,最近全球主要央行相继降息,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。
No.1 全球央行继续降息步伐
当地时间2月18日,澳大利亚储备银行(央行)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,降至4.1%。这是澳大利亚央行自2020年11月以来首次下调利率。
此前,澳大利亚央行在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曾13次加息,然后将利率维持一年多不变。
澳央行董事会在声明中表示,澳通胀水平较2022年的峰值已大幅下降。去年第四季度,通胀压力缓解速度略高于此前预期。同时,澳私营部门需求增长持续低迷。考虑到上述因素,澳央行董事会对该国通胀持续接近2%至3%目标区间的中点位置更有信心。
此外,新西兰联储19日也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3.75%,为连续第四次降息。市场押注该行4月大概率(93%)还将再降息25个基点,并在年底前持续降息。
在20日的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上,新西兰联储主席奥尔再次对未来的降息路径表态:“在4月和5月降息是基本合适的;预计7月中旬之前会降息约50个基点,每次降息25个基点。从现在起会以更常规的方式逐步放松政策。”
泰国也面临着经济增长乏力的局面。根据最新数据显示,泰国2023年GDP增长仅为2.5%,低于市场预期。政府目标将今年增长率定为2.8%,但这一目标显然过于保守。泰国总理呼吁更密切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合作,以刺激经济增长,尽管政府对央行的降息反应渐显不耐。分析认为,泰国央行可能在下周再次降息,以应对增长放缓和投资低迷的情况。
No.2 中国2025年货币宽松仍有空间
2月20日,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,2025年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为:1年期LPR为3.1%,5年期以上LPR为3.6%。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。值得注意的是,1年期LPR及5年期以上LPR均已连续4个月按兵不动。
尽管LPR连续四月未变,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保持静止。事实上,2025年货币政策的整体基调依然是“适度宽松”,央行将继续通过多种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,支持实体经济的复苏。央行13日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,下一阶段,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,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。
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,综合当前房地产市场、外部经贸环境变化,以及整体物价走势,判断一季度末前后降息窗口有可能打开。对于未来LPR报价下调给银行带来的净息差收窄压力,王青认为,将通过引导存款利率适度下行,加快补充银行资本等方式缓解。
央行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金融总量数据迎来“开门红”,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5.13万亿元、7.06万亿元,在2024年较高基数下仍实现了较快增长。
此外,2月16日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表示,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强化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,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,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。